本报道深入调研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三周年以来的实践成果,揭示跨行政区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创新路径。


【首席记者 周明】在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的交界处,一座形似江南拱桥的白色建筑横跨太浦河两岸。这个被称作"水乡客厅"的标志性项目,正成为观察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绝佳窗口。

规划一张图:从三不管到金三角
2019年11月,沪苏浙三地共同划定2413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其中青浦、吴江、嘉善各占约三分之一。"选择省际边界地区作为国家战略试验区,本身就是制度创新的体现。"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告诉记者。三年来,这里诞生了11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已在全国复制推广。

最典型的当跨域项目审批"一网通办"系统。记者在青浦区政务服务中心看到,吴江企业主王芳仅用47分钟就办妥了在上海的施工许可。"过去至少要跑三地六部门,现在材料线上流转,电子证照三地互认。"
上海龙凤sh419
生态一首歌:太浦河的治理革命
太浦河,这条串联太湖与黄浦江的58公里水道,曾是著名的"管辖盲区"。如今河长制App上,三地河长信息实时更新。水质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太浦河水质均值达到Ⅱ类标准,较2018年提升两个等级。

"联合河长制只是开始。"示范区生态规建部部长刘伟指着电子沙盘介绍,示范区已建立生态环境"三统一"制度: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执法统一。更令人惊喜的是,沿岸建成的300公里生态廊道,意外催生了"低碳马拉松"等文体IP,带动周边民宿产业增长320%。
上海龙凤419社区
产业一盘棋:创新链的跨域重组
在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建设工地往西5公里,浙江嘉善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已集聚47家上下游企业。"我们给华为配套光学传感器,物流成本降低60%。"产业园负责人赵明说。这种产业协同正在多个领域显现:药明生物在青浦的研发中心与吴江的生物药生产基地形成"前研后产"模式;嘉善的集成电路材料企业为上海芯片制造提供关键耗材...

数据显示,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1228家增长至2024年的2563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达39%。
上海贵族宝贝sh1314
民生一卡通:边界消失的日常
家住吴江汾湖、在上海东方绿舟上班的朱琳,如今揣着一张社保卡就能跨省就医。"连公积金都能异地提取还贷。"她展示手机上的"长三角一卡通"APP。截至目前,示范区已实现85个公共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包括异地养老、学区划分等深水区改革。

夜幕降临,水乡客厅的灯光秀正在调试。三地联合创作的影像《共同的江南》,将乌镇的水阁、朱家角的拱桥、西塘的廊棚投射在同一幕墙上。这或许是对一体化最诗意的诠释——保持各自肌理,共绘发展图景。(全文约35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