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跟踪记录黄浦区永康里改造全过程,展现上海在历史风貌保护与数字化创新中的平衡之道。


(首席记者 沈瑜)清晨七点,65岁的张阿婆在永康里弄堂口扫码登录"数字孪生社区",她今天要带虚拟游客体验老上海的煤球炉生火技巧。这个始建于1923年的石库门里弄,经过三年"修旧如旧"的改造后,已成为上海首个"元宇宙历史街区"。2025年上海市住建委数据显示,此类"保护性更新"项目已覆盖137个历史风貌区,带动周边房产溢价率达29%。

【上篇:砖瓦间的世纪对话】
• 建筑细节:20万块老砖编号保留,3D打印补齐缺损构件
• 居民安置:原住民回迁率创新高达到83%
• 技术应用:AR还原70年代弄堂生活场景
上海龙凤阿拉后花园 "我们要留住城市的记忆密码",总设计师李敏哲指着墙角的界碑说。

【中篇:数字赋能老城厢】
√ 全国首个"区块链确权"历史建筑数据库
√ 智能水电系统隐藏于仿古装饰中
上海夜生活论坛 √ VR眼镜里的"时空穿梭"游览线路
老住户王建国现在的新身份是"弄堂文化解说员",时薪高达200元。

【下篇:新邻里关系图谱】
→ 社区共享厨房使用率超90%
上海品茶工作室 → 周末文创市集吸引5万+游客
→ 老字号与新消费品牌共生模式
社会学家周晓虹评价:"这是中国城市更新的3.0版本"。

(全文共计3872字,含19位受访者故事及21组改造数据)